政策红利释放 宏观经济加速复苏 经济

2020-07-08
摘要:  对于中国经济来说,2020年上半年注定是不平凡的。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各个层面造成了巨大冲击。为了应对这一冲击,从中央到地方迅速行动,多项政策迅速出台,确保了我国经济挂挡重启之后依然平稳向前。在上半年的最后一天,我国6月份制造业PMI新鲜出炉,50.9的数据继续比上月回升,且已连续4...

  对于中国经济来说,2020年上半年注定是不平凡的。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各个层面造成了巨大冲击。为了应对这一冲击,从中央到地方迅速行动,多项政策迅速出台,确保了我国经济挂挡重启之后依然平稳向前。在上半年的最后一天,我国6月份制造业PMI新鲜出炉,50.9的数据继续比上月回升,且已连续4个月站上荣枯线,先行指标释放积极信号。

  从今天开始,本报推出系列报道“不凡时期·2020年年中经济观察”,从宏观经济、外资外贸、资本市场、商业零售、区域经济、民生工程等多个方面进行回顾总结,并对下半年进行展望。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彭婷婷)上半年,为了对冲疫情影响,一揽子宏观刺激政策出台。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综合运用降准、再贷款等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政策红利加速释放。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强势复苏:一季度有效控制住疫情并成功守住底线、二季度复工复产下供给面基本修复,工业、服务业等重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新旧动能转换加速,经济持续向合理增长区间靠拢。

政策红利释放 宏观经济加速复苏-中国商网|中国商报社0

  6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9,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图为江淮汽车山东分公司的工人在冲焊车间内生产作业。CNSPHOTO供图。

  宏观政策形成合力

  当前我国财政压力巨大,既要做好减税降费、扩大抗疫支出、帮扶困难企业和群众等工作,又要加大投资力度稳住经济基本盘。“上半年我国实施了一系列对冲政策,包括扩大基建支出、专项债在规模和速度上明显加快、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发放特别国债等,财政收入降幅已连续两个月收窄。”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博士陈润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策红利逐渐释放,经济发展回归正轨。

  与此同时,上半年,总量和结构性宽松货币政策密集落地,从流动性投放、资金支付划拨等方面全力保障疫情防控需要。“在对冲这次疫情影响的过程中,货币政策发力的阶段性特征明显。”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货币政策由2月大量注入流动性应对市场信心危机,到3月定向帮扶疫情防控及重要物资生产企业,再到后来的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支持举措,以及近期对阶段性政策将适时退出的预期引导,都注意针对性和精准性,防范大水漫灌加剧金融风险。

  特殊时期宽松的逆周期调节,带来了显著的信用扩张效果。1-5月国内社融增量为17.36万亿元,同比多增5.37万亿元,增幅为去年全年增幅的1.7倍;5月当月社融增量为3.19万亿元,同比多增1.48万亿元。此外,企业中长贷继续推动信贷总量与结构双改善。5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1.48万亿元,同比多增3000亿元。

  经济复苏积极信号显现

  从工业增加值到基建投资,从发电量到挖掘机产销量……近期密集发布的一系列先行指标快速回升,释放出更多积极复苏向好的信号。业内普遍认为,我国经济的巨大弹性韧性是快速复工复产的基础,叠加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经济稳健复苏进程明显加快。

  上半年经济在3月左右见底,然后持续回升,且亮点频现。具体来看,生产好于需求。如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自3月以来持续处于扩张区间,4月工业增加值当月增速由负转正,5月进一步提高至4.4。“表明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生产在复工复产政策的帮扶下逐步向好,但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回升相对较慢。”伍超明告诉记者。

  同时,基建投资引领投资增长。在三大投资需求中,基建投资环比改善幅度最大,基建投资稳增长作用凸显。如4月当月基建投资增速由负转正,5月当月实现两位数增长。与基建相关的挖掘机显著恢复,5月挖掘机累计产量15万台,累计同比增长14.7%,当月同比增长68%;5月销量累计14.58万台,累计同比增长19.42%。

  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前5个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长2.7,增速也由负转正,较制造业投资增速高出17.5个百分点。“表明新动能发展明显快于传统行业。”伍超明说。

  另外,随着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市场信心增强,服务业需求继续释放。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金融业等行业复苏势头较快,6月上述行业PMI均处于59及以上,业务量有所加大。

  此外,从各地工业生产情况来看,甘肃、吉林等地工业生产增速均超过10,浙江、重庆、陕西等地工业生产增速均超8。各地用电量也跑出了加速度,广东、江西、安徽、重庆、甘肃、湖南等地同比增速均超过8。

  立足于惠民生扩内需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经济增速放缓,特别是一季度,消费、服务业出现萎缩,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冲击。从外部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3。在此背景下,立足于扩大内需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稳定经济增长成为必然选择。

  陈润认为:“企业目前面临的困难很大程度上与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有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着力点还是要保企业、保就业,把企业稳住,把就业保住。”

  值得关注的是,立足于惠民生扩内需,中央和地方仍在密集部署,提速推进新一批民生重大工程项目落地,“两新一重”项目成为重头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5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7.9,增速比1-4月加快6.8个百分点。

  从地方来看,今年前5个月,江西28个社会民生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5.18亿元,占年计划的38.7;湖南12件22项重点民生实事工作全面稳步推进;河南财政超过七成用于民生……

  普惠促销与适度托底齐头并进。国家发改委等23个部门3月13日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要求大力优化国内市场供给,着力建设城乡融合消费网络,加快构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持续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各地纷纷推出的消费券也十分火爆。

  此外,包括长三角地区等都在努力探索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海南也在自贸港引领新发展之路上迈出了坚实脚步。

  伴随扩内需的不断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也在走向纵深。4月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先后出台。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赵辰昕表示,今年将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综合改革试点,制定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的政策文件。

  为配合扩大内需,财政和货币政策是不是可以更宽松一些?伍超明认为,下半年,一是预计基建投资引领,投资拉动经济复苏的格局将进一步显性化。二是货币政策最宽松的阶段已经过去,预计政策仍将保持灵活性,政策重点将集中在如何拓宽银行资金直达实体经济的“沟渠”、打通“血脉”上,再贷款再贴现、监管容忍等政策将继续加大力度。三是财政政策将加速显效,推动需求回升。预计6-12月预算赤字、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额度将高达5.5万亿元,财政发力空间充足,下半年财政支出规模或明显提速。


意见反馈